熱門關鍵字
回上一頁

倪蔣懷先做人才成為畫家與美術贊助者

(智慧財產權為網站所有,參考使用時請標示網站名稱:「倪蔣懷美術紀念館」 )

倪蔣懷本性樂善好施,初入社會即主動捐款,盡一份小民的社會責任,一生未獲巨利、未累積財富,財力困窘時仍熱心贊助 …



倪蔣懷邀請彭瑞麟(彭瑞麟遺物{檔案編號}M7RR1C2-1v82)/ 取自「彭瑞麟與他的年代」

倪蔣懷為後輩林錦鴻 (1905-1985) 在臺北七星郡會議室辦畫展(臺灣日日新報 1931-12-02)

時間為1931年12月6-7日

倪蔣懷致彭瑞麟明信片文字內容:

「敬復 承蒙您多方關照。

感謝您獻上詩歌興趣搭配鳴鼓。

本周日(六號)下午以及下禮拜一(七號)下午的話,如果有空請出來,等候您大駕光臨

如右所示,靜候您的回信 草筆」

(取自「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」)

臺灣日日新報 1931-12-02

郡會議室 = 臺北七星郡會議室(現​​立法院青島第二會館 / 青島東路10號)

本文簡要整理呈現倪蔣懷一生贊助列表(略)與財務狀況。倪蔣懷一生贊助無數,尤其對贊助臺灣美術、提拔後進不遺餘力,不是石川老師勸說才行動,而是倪蔣懷本性樂善好施,從初入社會起,每隔一段時間即用自己的方式盡一份小民的社會責任。以下列表可看出倪蔣懷財力困窘時仍熱心贊助,列舉內容為能查到的資訊,查不到的還更多。¹

¹ 例如1930年5月9-10日黃土水遺作展,倪蔣懷購買黃土水作品,留下贊助5円紀錄,此數字很明顯是定價95或195或295円(以下省略)免找錢的意思。倪蔣懷贊助5円是1919年的事,至1930年,倪蔣懷對臺灣社會及美術界已贊助數百倍。又例如1931年12月6-7日,倪蔣懷為後輩林錦鴻 (1905-1985) 在臺北七星郡會議室辦畫展(臺灣日日新報 1931-12-02),做好事不張揚,贊助不為人知,親自郵寄信箋邀請彭瑞麟(彭瑞麟遺物{檔案編號}M7RR1C2-1v82)透露倪蔣懷對後輩的關愛,此類臨時贊助尚待文獻出土。另外,日記紀錄贊助陳承潘(4月18日與9月24日)、筆記紀錄贊助洪瑞麟赴日學費等,眾所皆知。

1919-11-20   倪蔣懷氏捐圖書購入費5円(5円相當等於1917年倪蔣懷暖暖公學校最後一個月薪水的 1/4)。此捐贈的時間點是倪蔣懷投入木炭買賣,尚未進入石炭礦業,與臺灣美術無直接關係。倪蔣懷先做人才成為畫家與美術贊助者。

取自《石坂文庫年報 第11年報》 (1920),頁4

1922-06-09   倪蔣懷氏捐圖書購入費20円(1917年倪蔣懷暖暖公學校最後一個月薪水是21円) / 此捐贈與臺灣美術無直接關係。倪蔣懷先做人才成為畫家與美術贊助者。

取自《石坂文庫年報 第13年報》 (1922),頁4

1923   人生第一張五人共有(其中兩人後來退出)的鑛權,鑛業廢止。(臺灣總督府報第3113號,1923年12月11日)


1924   贊助瑞芳公學校280円(臺灣日日新報 1924-12-24)1924年基隆郡役所警察課警部補 = 低階警察花輪重太郎的薪水是52円,倪蔣懷回饋自己的母校瑞芳公學校,金額相當等於花輪氏五個月薪水再加二十円。此捐贈與臺灣美術無直接關係,倪蔣懷先做人才成為畫家與美術贊助者。倪蔣懷回饋母校義舉見報的50天前,第一任妻子過世(臺灣日日新報1924/11/15 與1924/11/18),留下五個小小孩嗷嗷待哺。

臺灣日日新報1924-12-24


1926-28   贊助七星畫壇共三回展覽(財力和行政贊助 / 倪蔣懷筆記)

第一回:1926年8月28, 29, 31日三天假新公園內博物館,參展共八十餘件,參展人:倪蔣懷、陳英聲、陳承潘、藍蔭鼎、陳槙棋(臺灣日日新報 ​​1926-08-27)

第二回:1927年9月3, 4日假新公園內博物館,出品共六十件,參展人:陳植棋、陳承潘、倪蔣懷、藍蔭鼎、陳英聲、陳銀用(臺灣日日新報 1927-09-03)

第三回:1928年9月8, 9日假新公園內博物館,參展作品約五十件,參展人:黃土水、廖繼春、倪蔣懷、陳英聲、陳承潘、藍蔭鼎、陳槙棋、何德來(臺灣日日新報 1928-09-02)



1927   投資失誤損失近一萬円之多(臺灣日日新報1927-10-25),等於負債近一萬円之多


1929-1931   贊助赤島社共三回展覽(財力和行政贊助 / 倪蔣懷日記與筆記)

第一回:1929年8月31日至9月3日(9月2日週一休館)假新公園內博物館,參展共36件,參展人:范洪甲、陳澄波、陳英聲、陳承潘、陳植棋、陳慧坤、陳清汾、張秋海、廖繼春、郭柏川、何德來、楊佐三郎、藍蔭鼎、倪蔣懷(臺灣日日新報1929-08-29)。見日記八月底至九月初 https://www.gch.tw/publications/31https://www.gch.tw/publications/32

第二回:1930年4月25-27日假臺南公會堂,參展人:倪蔣懷3件、范洪甲6件、陳澄波3件、陳英聲3件、陳承潘3件、陳植棋3件、陳慧坤3件、張秋海3件、廖繼春6件、郭柏川6件、楊佐三郎3件、藍蔭鼎3件,計45件(臺灣日日新報1930-04-24)。1930年5月9-11日假新公園內博物館,同參展人、同內容。

第三回:1931年4月3-5日假舊廳舍²,共展出61件。參展人:陳澄波、范洪甲、倪蔣懷、藍蔭鼎、陳英聲、張秋海、陳植棋、陳慧坤、李梅樹、廖繼春、楊佐三郎、何德來(臺灣日日新報1931-04-03)。1931年4月11-13日假臺中公會堂,1931年4月25-27日假臺南公會堂。(臺灣日日新報1931-03-26)

² 臺北榮町臺灣總督府舊廳舍,總督府營繕課花費16900円修繕完畢,供作展覽會、演講會空間,發揮臺灣特色。(臺灣日日新報1930-03-05)

赤島社展の下見 きのふうつす(赤島社展預覽 - 昨日的景象)

臺灣日日新報1931-04-03 / 第三回赤島社展臺灣總督府舊廳舍現場

10天後,倪蔣懷好友陳植棋過世



臺灣日日新報 1931-04-20 / 陳植棋追悼會:倪蔣懷代表赤島社弔詞


1927-1936   贊助臺灣水彩畫會共十回展覽(財力和行政贊助 / 倪蔣懷筆記)。十年累積參展名單過長,此處略


1929年5月(5月已付租金 https://www.gch.tw/publications/28 / 7月1日開業宴 https://www.gch.tw/publications/30 )至1931年春,獨資開辦日治時期第一所臺灣人私人創設的洋畫研究所。

其間,1929年日記4月3日寫著:妻子「死後六年,在財政上頗苦」https://www.gch.tw/publications/27 此處死後六年意即第六年,也就是1924-1929。7月8日寫「去銀行,拜託未到期支票貼現」,7月10日寫「去當鋪付利息及領出一半抵押品。想起五、六年前的苦境,感慨無限」,財力極度困頓,倪蔣懷蠟燭燒一整年都在想辦法增加工作機會 https://www.gch.tw/news/60

1929年起 奔走瑞芳一坑分坑,見日記7-12月,整理在這裡 https://www.gch.tw/publications/36 (後來稱瑞芳二坑),1934年才正式取得包採瑞芳一坑分坑契約(《帝国商工錄》1934年頁147與臺灣新民報1939-09-23日刊第5版)。倪蔣懷在世時從未設立會社(公司),《臺灣人士鑑》1934年版稱他從事炭礦「請負業」(承包),商工紀錄以個人名義登記,非以會社名義。


1920年代末起   除了基隆炭礦(顏家擁有40%股權)的工作機會,倪蔣懷尚與後宮信太郎簽約包採,武丹坑1936年由後宮會社讓渡予基隆炭礦,倪蔣懷在武丹坑的工作持續。


1934年12月至1943年4月   人生最後八年四個月終於遷入自己的房舍,不必再流離失所 https://www.gch.tw/about/17 。倪蔣懷向基隆炭礦爭取到瑞芳一坑分坑契約後,始有財力購地建屋,1934年12月遷入田寮河岸新居尚貸款三年餘,1938年春還完貸款後,方興起籌設「寶峯美術館」之念。倪蔣懷一生未獲巨利,也未累積財富(白雪蘭1995年不當用語,誤導視聽大眾三十年),致使一大家子1926年底至1934年底搬遷第五次,才不需再搬家。


「懷山煤礦」戰後由倪氏二代命名成立,天上的倪蔣懷完全不知情。


1934年-1938年初 基隆田寮河岸新居購地建屋,尚貸款。


1938年上半年 兩度赴日本請益籌辦美術館


1938-1943   積極購買「寶峯美術館」藝術品,1939年秋曾前往廈門洽購山水畫


倪蔣懷的事業規模,依據《商工資產信用錄》第36回、第37回、第38回(商業興信所 1935, 1936, 1937年出版),1935, 1936, 1937 三年,商業等級都一樣是 Q 和 B,Q代表倪蔣懷的資本額最高10萬円,B 代表額度介於7.5萬和20萬之間信用程度為甲等,額度升高信用程度遞減。顏雲年長子顏欽賢1937年6月的實力,其資本額是倪蔣懷的10倍,信用程度是倪蔣懷的26.7倍至50倍。



大蔵省印刷局 [編]《官報》報導倪蔣懷捐款紀錄:

1938年12月15日

一〇〇圓 倪蔣懷

三〇圓 倪蔣懷方坑夫一同


1939年1月13日

一〇〇圓 瑞芳一坑分坑一同代表倪蔣懷



1939年4月8日

倪蔣懷 117圓

倪蔣懷外100名 33圓


1940年7月10日

一〇〇圓 倪蔣懷

一〇〇圓 瑞芳一坑々夫一同代表倪蔣懷



1942年3月18日:紅十字會捐款,倪蔣懷是全臺灣三人之一、三人中唯一臺籍

(關鍵字:日本赤十字社,有功章贈與、社資幫助)


1943年4月   遺囑寫下回饋恩師石川欽一郎500円(即使長年已經透過收受石川寄來畫作,每回以數百金額回饋方式照顧老師)、瑞芳公學校恩師近藤郁朗(已故)500円、國語學校教授兼舍監大石和太郎(已故)和和田彰(已故)各100円。


分享貼文 :

相關標籤

我們使用 cookies 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。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,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s,點此查看 隱私政策